爱伲族和哈尼族相似吗?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吗? 爱伲族和哈尼族有何相同之处?它们是否属于同一民族?

爱伲族与哈尼族是一个民族吗?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分布着数量不一的少数民族,以及无处不在的汉族。而这些少数民族有不少还是跨境民族,哈尼族就是其中之一,哈尼族在我国的人口数量还是比较多的,至2021年为止,中国境内的哈尼族人口数量达到了1733166人,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不过虽然人口达到了173万多人,世人对于哈尼族的了解还是比较少的,不然也不会出现将哈尼族与爱伲族当成是两个不同的民族,爱伲族其实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其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尤其是在勐海县的某些乡镇,人口数量有19万人。下面小编将为大家带来爱伲族和哈尼族一样吗的详细解答,看完之后你就会对这个哈尼族支系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了。

爱伲族与哈尼族是一个民族吗

爱伲族确实是哈尼族的一个支系。根据提供的信息,爱伲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尤其是在勐海县的某些乡镇。他们的人口约为19万,并且他们的族语被称为“阿卡”。爱伲族在西双版纳州的12个世居民族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傣族。此外,爱伲族也被描述为哈尼族的一个古老民族。综合以上信息,可以确认爱伲族和哈尼族属于同一个民族家族的不同分支。

爱伲人崇尚黑色,“以黑为美”、忌讳白色及双数,他们服饰也多为黑色为主,在上面点缀少许的花边,女子成年后用黑布绑腿。

爱伲男子统称为阿力,女子称为阿布,至今还在采用父子连名制的一个民族,父亲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为儿子的姓,是不是很有意思,据说这是为了保持他们家族血统的纯正,一般取名字为两个字。不过现在的爱伲人基本已经汉化,他们大部分都有汉族名字,居民身份证上就是汉族名字。爱伲人没有自己民族的文字,全靠丰富的口头文字传承。

如果按每代二十五年计算,哈尼族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可能在公元前三世纪至公元六世纪。公元六世纪距今约一千四百年左右,大约相当于五十六代人。父子连名制的出现及父权制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权力和私有财产已经产生。然后哈尼族社会便缓慢地向阶级社会过渡。

由于哈尼族分布地域广,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历史发展进程存在较大的差异。爱尼族自迁徙到西双版纳后,社会经济和政治都受到傣族统治阶级的制约,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与傣族统治阶级形成了一种从属关系。但在从属于异族统治的同时,爱尼族带着本民族自身的传统仍然缓慢地发展着。傣族封建领主为加强对爱尼族的控制与统治,在哈尼族聚居区普遍建立了帕雅、蚱、等统治机构。同时,还在土司司署内设置了专管山区民族的“波朗”,将爱尼族聚居的山区置于各个土司司署“波朗”的控制之下。19世纪中叶,傣族封建领主把山区的哈尼族纳人“卡西双火圈”组织之内(即12奴隶区域)。

在傣族封建领主的统治下,爱尼族虽然失去独立发展的条件,但本民族内部有一套完整的社会组织一直延续着,至新中国成立时,哈尼族社会中还存在着称为“阿谷”或“阿恰”的家族组织,村社组织及村社土地公有制。

1950年2月,西双版纳的爱尼族,随着西双版纳的解放而得到了新生。随后建立哈尼族聚居区的第一个区域自治机构———格朗和爱尼族自治区宜告成立。

在解放后几年内,西双版纳爱尼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中共云南省委制定的“直接过渡”政策,进行民主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制度和土司头人的特权,组织互助组、合作社,在完成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以后,同全国人民一道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当时民主改革热潮中好多地方的爱尼村庄也改为有革命意义的名称。比如景洪勐宋的村庄名称:革命村、先锋村、红旗村、东方红村、光明村、红星村等。在民族生活发展的同时西双版纳共建立了勐海县格朗和、西定,景洪市景哈,勐腊县芒果树、勐润五个哈尼族主要聚居区都设立为哈尼族乡,哈尼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杂居的山区,也建立了哈尼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并列的民族乡。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