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廷为何频繁发生政变?探索唐朝政变频发的原因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自李世民起,就一直频繁的出现宫廷政变,仅是唐初时期前前后后就出现了八次宫廷政变,而这种现象也只有唐朝才存在。比较著名的有:玄武门之变、武周革唐、神龙政变、景龙政变、唐隆政变、先天之变、马嵬驿兵变、永贞内禅、甘露之变等。那么唐朝政变频发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唐朝为何频繁发生宫廷政变的详细解答。

唐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政变最多的一个王朝。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起,唐廷内部流血不断,宫廷政变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李氏子孙死于非命者不计其数。究其根源,全在李世民起了个很不好的头。

公元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十个儿子。李渊无可奈何,只得立李世民为太子,并将国家军政大事交于他打理。李世民掌权后,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精神,把李建成、李元吉嫔妃全部纳入后宫。同年,李渊退位。

对于玄武门之变,史学家们普遍对李世民持同情和支持态度。但是,他的所作所为,给他的子孙带来无尽的灾难。

 

他的儿子们长大后,也陷入手中相残的惨剧中。太子李承乾担心胞弟李泰威胁到他的储君之位,不惜派人暗杀。暗杀失败后,竟勾结侯君集等人发动政变,企图起兵逼宫,兵败被废为庶人。为保全诸子性命,李世民思虑再三,立性格温和的李治为太子。

 

李治看似懦弱,实则心狠腹黑,不动声色除掉权臣长孙无忌,又发扬李家光荣传统,把后妈武媚娘纳入后宫。李治也算英明神武,就是身体不大好,导致大权落于武则天之手。李治死后,武则天终于露出爪牙利齿,大杀李氏族人,废除唐中宗李显,建周称帝。

武则天病危,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革命”,迫使武则天禅位于李显。李显二度为帝,对张柬之等功臣不加信用,却立韦氏为后并令其参政。韦氏与武三思结为儿女亲家,形成一股左右朝堂的庞大势力。李显大权旁落,不久后被韦后毒死。

韦后深得武则天真传,毒死老公后立幼子李重茂为帝,效仿婆婆临朝称制。可惜,韦后的本事到底没有学到家。临淄王李隆基联合姑姑太平公主起兵,发动“唐隆政变”,诛杀韦后、安乐公主,拥立父亲李旦为帝。

李旦复辟后,令太子李隆基监国,于两年后禅位,退为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后,权倾朝野的太平公主担心大权旁落,勾结朝中重臣密谋宫变。李隆基得知消息后,抢先发动“先天政变”,赐死太平公主,将其党羽一网打尽。

李隆基即位后,继续发扬李家优良传统,将儿媳妇杨玉环据为己有。晚年的李隆基耽于享乐,导致爆发“安史之乱”,李隆基仓皇逃出长安。行至马嵬驿,太子李亨勾结宦官李辅国、禁军统领陈玄礼发动“马嵬驿兵变”,杀死宰相杨国忠,逼迫李隆基赐死杨贵妃。同年,李亨自立为帝,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纵观整个唐朝史,每次权力更迭都伴随着腥风血雨,几乎没有一次能够平稳交接。安史之乱后,唐朝外有藩镇割据,内有宦祸党争,宦官与节度使分掌内外大权,纷争不断,继任的十四个皇帝,就有五个被宦官杀死,六个沦为傀儡。党宦之祸耗尽了唐朝最后一点元气,终于走上穷途末路。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