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变革与国家分裂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变革与分裂并存的时代。这一时期持续了几百年,经历了许多重大事件和政治动荡。在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国家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争霸战,最终形成了魏、蜀、吴三个割据政权。两晋时期,东晋曾试图恢复统一,但由于内外因素的干扰,最终未能实现。随后,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又出现了北朝和南朝两个政权,南北方在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逐渐形成了鲜明的差异。这段历史时期深刻影响着中国的政治格局和文化传承,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统一,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三国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已名存实亡。在镇压起义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割据一方的军事集团。

曹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200年,曹在官渡打败袁,史称“官渡之战”,曹统一北方。

208年,曹操南下,与孙权、刘备联军发生赤壁之战,曹操败,退北方。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奠定。

213年,曹操称魏公,220年,其子曹丕称帝,废掉汉献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亡,三国始;

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

222年,孙权被曹丕册封为吴王,建立吴国,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时期,各国经济都得到了发展,南方地区开始得到开发。

晋朝中国历史:三国、两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变革与分裂

晋武帝司马炎

三国后期,魏国的力量日益强大。

263年,魏灭蜀汉。265年,司马炎夺取魏政权建立晋朝,史称西晋,他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西晋的统一是短期的,由于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

继位的晋惠帝昏庸无能,他在位时期发生的“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和各地流民乘机起义、反抗。

316年,匈奴人灭西晋。

西晋灭亡后,317年,皇族司马睿在南方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定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在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

383年,十六国中的前秦统一北方,与东晋进行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不久,前秦瓦解。

南北朝

439年,北魏统一北方。

在南方,420年,宋武帝刘裕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刘宋,之后,南方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统称为南朝;

在北方,共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统称为北朝。

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进一步开发。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进一步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南北经济的发展,科学文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在农业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世界领先的成就。

隋唐五代时期

隋朝

隋文帝杨坚

南北朝后期,北周统一了北方地区,南方的陈朝相对弱势。

公元581年,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他就是隋文帝。隋文帝依靠北周武帝、宣帝两朝积累起来的强大皇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开皇九年(589),隋文帝南下灭亡陈朝,结束了西晋灭亡以来的分裂局面。

隋文帝进行了诸多改革,在政治上,他以确立“三省六部制”的政治体制为中心,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他采用北朝以来的田亩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文化上,隋文帝推崇佛教。隋炀帝杨广即位后,确立了科举制,并征发数百万人,开凿了从涿郡(今北京)至余杭(今浙江杭州)的大运河,此后经过多次改造,成为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隋炀帝的对外征战与对内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大规模起义。

618年,隋朝灭亡。

唐朝

唐太宗李世民

公元618年,镇守太原的李渊建立唐朝,李渊即为唐高祖。 之后,唐军逐步攻灭众多隋末割据势力,完成统一,结束隋末大乱。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对内制定法律,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生产;对外攻灭东、西突厥、吐谷浑、薛延陀等众多外敌,扩张占据河套、漠南、漠北、安南等地,并在西域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唐太宗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在位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被称为“贞观之治”。到了唐玄宗时期,唐朝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唐朝对商业采取宽松政策,商品贸易和文化交流空前活跃。

都城长安有中外商贾“二百二十行”之多,为使臣商旅云集之地,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唐的手工业十分发达,既有官营作坊,又有私营作坊,丝绸、金银器、“唐三彩”均已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唐朝不“独尊儒术”,而是让儒、佛、道三教并举,在客观上增进了政治的开放性,促进了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繁荣。唐代国力强大,声威远扬,在这个环境中,唐朝人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种高昂洒脱、豪爽开朗、健康奋进的格调。

盛唐前后,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建筑、音乐、绘画、雕塑、杂技、舞蹈、书法和工艺美术,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取得了远超秦汉的繁荣。唐代敢于和乐于吸收外来文化,其文学艺术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唐代文化远播海外,对日本、朝鲜半岛、印度、阿拉伯、东罗马帝国乃至非洲都有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晚年迷于享乐,疏于朝政,社会矛盾尖锐。

755年,节度使安禄山与部下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叛军大举南下,逼近长安。

唐玄宗逃往巴蜀,太子李亨北上灵武(今宁夏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763年,安史之乱被平定。

唐朝被安史之乱严重削弱,唐朝从此由盛转衰,中央的宦官与地方的节度使权势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唐朝后期工商业取得很大发展。“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瓮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

唐朝官方下令禁止官员经商,有利于民间普通工商业者的发展壮大。唐朝官方还下令“宜令诸道一任商人兴贩,不得禁止往来”,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唐朝时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后期开始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唐朝后期,黄巢起义爆发,881年,黄巢攻陷长安,唐朝不久反攻攻灭黄巢,在黄巢之乱趁机做大的军阀藩镇势力日强。原黄巢部将投降唐朝的将领朱温废唐末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

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国号为梁,建都于开封,史称“后梁”。

后梁以后继起的朝代,史称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与后梁合称为五代。

除五代外,当时的南方先后出现的割据势力,即吴、楚、闽、吴越、前蜀、后蜀、南汉、南唐、荆南,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共十个王朝,统称为十国。

这段时期史称“五代十国”。

后周世宗柴荣像

五代的第一个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进了唐朝的一些政弊,被世仇李存勖的后唐所灭。

后唐比较开明的皇帝李嗣源实施了不少利国利民的政策。后继者却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云十六州为代价,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灭亡后唐。

石敬瑭认比他年纪小的契丹帝为父,被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源源不绝的财富流入契丹人的国库。石敬瑭的养子石重贵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广的建议下以向契丹称"孙"不称臣的借口,企图改变对契丹的依附关系。契丹人挥兵南下灭后晋,虏石重贵,并在开封建立大辽,耶律德光自立为帝。

后晋灭,但契丹政权无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从益为中原之主,太原刘知远杀死李从益,夺取中原,自立为帝,建立后汉。

刘知远的儿子刘承佑因杀大将郭威不成,被郭威所代为大周。郭威和继任者柴荣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们的经营下,后周渐强,但柴荣的继承者柴宗训是七岁的小孩,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被手下黄袍加身,代周立宋。

后来宋王朝在赵匡胤的经营下,结束了唐朝灭亡后中原与江南的分裂。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