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齐桓公要出兵攻打楚国?齐桓公伐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齐桓公伐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公元前632年,以齐恒公为首的诸侯国联军向楚国发起了讨伐,逼迫其与诸侯联军签订盟约,恢复向周王室的朝贡。齐恒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君主,在他的统治下,齐国成为了当时中原地区的霸主国家,但与此同时,与齐国处于同一实力水平的国家还有不少,楚国就是其中之一。楚国自楚成王即位以后,内修政理,外联诸侯,借着周天子给予的征伐之权不断扩大领土,到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已经跻身强国之列。算得上是齐国的最大对手,因此解决楚国这个隐患对于齐恒公而言就是最重要的事情。而通过诸侯联盟伐楚,便是为了之后再次对楚国动兵进行铺垫。

不过在这诸侯国伐楚的这一事件中,有三个问题并未交代清楚。其一,诸侯联军为何要攻打楚国,真的只是因为楚国不向周王室缴纳朝贡那么简单么?其二,齐国为何以不朝贡、昭王南巡未归为由攻打?其三,如此大规模的多国联军,为何只是签订盟约而已?

齐桓公为何攻打楚国?

史籍上并未记载齐桓公为何攻打楚国。只是说齐桓公因为蔡国的事生气,攻打蔡国。管仲借着联军攻打蔡国的机会,把矛头指向楚国。如果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要从当时的形式分析。

当时,周王室衰微,齐桓公已经称霸中原。其中,强大的诸侯国有秦国、齐国、晋国、楚国。

秦国,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才崛起的大国,地处九州西部,与西戎混居。因为地处偏远地区,所以对中原之事采取不闻不问的态度,齐桓公会盟之事也从不参与。换言之,对齐国称霸并没有威胁。

晋国,国内发生骊姬之乱,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的缘故想要立骊姬的儿子为太子,国内局势紧张。那一年,骊姬设计逼死太子,逼走其余公子。晋国因为内乱的原因,已经无法和齐国抗衡。

楚国,自楚成王即位以后,内修政理,外联诸侯,借着周天子给予的征伐之权不断扩大领土,到齐桓公称霸的时候已经跻身强国之列。成为当时唯一能和齐国争霸的强国。

楚国与齐国之间有个郑国。郑国的归属关系到楚国能否北上称霸中原。可是,郑国亲齐,给楚国北上造成很大不便。所以,楚国多次攻打郑国,想要打开北上的大门。

齐桓公当时已经称霸中原,楚国北上意味着挑战齐桓公霸主地位。而齐国地处北方,楚国地处南方,发兵攻打需要消耗的人力物力巨大。所以,管仲借着攻打蔡国的机会让齐桓公把矛头指向楚国,也是理所当然。

齐国为何以不朝贡、昭王南巡未归为由攻打

前面说了,这次伐楚是以齐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最初只是攻打蔡国。管仲借着这次机会把矛头指向楚国。楚国,是当时南方的强国,若是想不出一个说服众人的理由,这次的军事行动势必会以联军内讧告终。

所以,管仲以楚国不进贡王室的包茅,使周天子的祭祀缺乏应有的物资,不能漉酒请神,以此来问罪。简而言之,楚国没有尽到诸侯国应该尽到的义务,向周王室进献朝贡。

我们知道,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名存实亡,但仍是天下共主,齐桓公称霸打的旗帜就是“尊王攘夷”。也正是因为如此,众多诸侯国才臣服齐国。以这个理由讨伐楚国,楚国自然是无话可说。

若是想要攻打楚国,只需要这一个理由就足够了。管仲为何要将周昭王南巡攻打荆地,在返回的途中死于楚国境内,这件300年前的往事搬出来?

这或许就是管仲的高明之处。多国联军攻楚,自然是各怀鬼胎,虽然人数众多,但军事力量并不强,更何况是远征作战,如果开战必定是大败而归。但是,好不容易凑齐的多国军队不加以利用又显得可惜。所以,楚国不朝贡的理由倒不如说是为了聚集联军的借口,以道德绑架众诸侯,使其不得不随齐国出兵。

但是,管仲清楚,只要楚国认错,恢复旧制,联军就没有了讨伐楚国的理由。为了让楚国处于绝对的政治劣势,管仲就将周昭王的事情搬出用来责问楚国。300年前的往事,究竟是什么情况谁又能说得清楚?楚国说不清楚,发动战争的主动权就掌握在联军的手中。同时,也为日后再次伐楚埋下一个伏笔。

伐楚之战为何仅仅以订立盟约结束?

这次伐楚,最后以多国联军与楚国签订盟约,楚国恢复对周王室的进贡结束。如此兴师动众的伐楚,就这样草率结束,又是为何?

楚国位于长江流域,有汉水天险,楚国又在汉水的北边塞崇山峻岭上修筑了众多以方形城寨为主的军事防御设施,占据天时地利。反观多国联军远途作战,对地形不熟悉,虽然有天子之师的名头,但是真的打起来也没有十分的把握可以获胜。所以,双方都不敢轻易出兵。

这也说得过去,如果发动战争,双方都得不到好处,鹤蚌相争,渔翁得利。齐桓公之所以可以成为联军首脑,一方面是尊重王室,更重要的是齐国强大的实力。以齐国的军力,尚不能完全吞下楚国,强行开战也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反倒白白便宜了秦国、晋国。

事实上,齐国这次伐楚的目的是为了阻止楚国北上,保护亲近自己的郑国。一个地处北方,一个地处南方,若不是利益冲突永远都不会有什么交集。齐桓公此次攻打楚国,打与不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示威,向楚国宣誓中原是齐国的地盘,让楚国安安生生的在南方呆着,不要妄图北上。

后来的结果也证明,管仲利用齐桓公伐蔡国之机攻打楚的高明。楚国再也不敢与齐桓公正面冲突,采用迂回的策略避开齐桓公的锋芒。自此,齐桓公才真的称得上春秋五霸之首。

(图片来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参考资料:

《史记》《左传》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