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昂族建筑:探寻德昂族民居的历史渊源

  和南方很多民族一样,德昂人喜欢住在干栏式竹楼里。这种竹楼大多以木材为框架,其他部分,如椽子、地板、晒台、围墙、门、楼梯等。,都是竹子做的,屋顶覆盖着茅草。

  德昂族的竹楼多依山而建,坐西向东。主要有两种形状:正方形和长方形。以德宏地区为代表的一户一院式正方形竹楼更为典型和普遍。这种竹楼分为主楼和附房两部分。主楼为方形,楼上居民,一般分为卧室和客厅两部分,供全家人日常生活、接待、储存食物、杂物;楼下圈养牲畜。这座竹楼外形独特,美观大方,据说很像古代中原儒生的毛巾帽。竹楼正门一侧有晒台,用来晾衣服和晒谷物。山茅用于屋顶 草排覆盖。屋脊上有草装饰品,类似于内地寺庙屋脊上的“宝鼎”、“龟鱼”等,风格独特。主楼侧面,一般都有附房,用来堆柴草和放捣米的脚。据说明、清时住 德昂族住在芒市坝的房子,质量比现在好,是一个穿斗的木屋架,木楼,四壁和内部都是用直的、光滑的木板包围的。

  但这些建筑在1814年反对芒市傣族土司的战争中被烧毁。镇康地区今天的住宅与德宏地区相同,但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仍有几个大家庭,即三到五个或十几个小家庭住在一个长方形的房子里。这种大房子一般占地四五百平方米。解放前,一栋大房子的遗址长约50米,宽约15米,占地750平方米。大楼中间有一条宽敞的走道,两边都是小家庭住宅,每户之间都有竹墙,每户住宅旁边都有招待佛教和客人的地方。

  至于它的来源,德昂民间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诸葛亮带兵南征,来到德昂山寨。有一天,他突然遭到袭击,受伤遇险。幸运的是,勇敢善良的德昂姑娘阿诺救了她一命,把危险变成了安全。在短暂的接触中,他们有了感情。当肩负重任的诸葛亮不得不告别心上人时,他把帽子留给了阿诺作为信物。

  痴情的阿诺期待着18年,但他等待着心上人的死讯。从此,心碎的阿诺不吃不睡,每天呆在村头,看着心上人东去的路。到了第33天,突然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大雨。雨过天后,阿诺消失了。然而,她站着的地方出现了和诸葛亮帽子一模一样的房子,这就是德昂人后来居住的竹楼。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