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是如何击败荷兰殖民者的、他的策略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郑成功因为击败了荷兰侵略者,将台湾重新收复而被人们尊为民族英雄,不过击败荷兰人的郑成功在收复台湾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要知道当时在岛内的荷兰人仅有一千多人,而包围台湾的郑成功军则高达两万人,饶是如此,这一场战争也打了八个月才将他们赶走,而造成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便是军备上的落后,当时的西方已经开始进入到工业革命时代,而中国却仍旧固步自封的没有丝毫进展,那么郑成功为何能够击败荷兰殖民者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郑成功是如何打败荷兰人的的详细解答。

17世纪风云际会的东亚海域

在17世纪中叶,中国和欧洲之间的海上贸易达到了一个空前的繁荣。在这个过程中,两个强大的海上势力分别崛起:一个是南明将领郑成功,他继承了父亲郑芝龙的海商和海盗集团,拥有数万精锐水师和数百艘战船,是中国东南沿海抗清的主力军;另一个是荷兰东印度公司,它是当时欧洲最大的贸易公司,拥有庞大的殖民地和商业网络,是欧洲在亚洲的代表。这两个海上强权在台湾这个富饶而重要的岛屿上发生了一场激烈而惨烈的战争,最终以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为结局。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台湾的历史命运,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和军事的碰撞与交流。

郑成功与荷兰人之间的战争并非一时之念,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战略考量。郑成功出生于日本平户岛,是一个汉族人和日本人的混血儿。他从小跟随父亲郑芝龙在海上经商和抗击倭寇,对海洋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认识。1644年,明朝灭亡,清军入关,郑芝龙降清,而郑成功则坚持抗清,并继承了父亲在福建、广东、浙江等地的势力。他曾经多次与清军交战,并试图恢复明朝政权。但由于清军势大,郑成功只能固守厦门、金门等岛屿,难以扩展地盘。同时,由于清朝实行海禁政策,禁止沿海居民与外国人通商,郑成功也失去了原来在东南亚、日本等地的贸易渠道。因此,他开始寻找一个新的根据地,既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和供给,又能开拓新的市场和盟友。而台湾岛就成了他眼中的理想之地。

台湾岛位于中国大陆和日本之间,是一个重要的航运中转站和贸易中心。岛上土地肥沃,物产丰富,尤其是稻米、糖、鹿皮等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需求。岛上原住民多为平埔族和高山族等不同部落组成,没有统一的政治组织和军事力量。早在明朝初期,就有一些中国沿海渔民、商人、移民等陆续来到台湾岛定居或经营。到了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倭乱、饥荒等原因,更多的中国人涌入台湾岛,并与原住民发生了各种冲突和合作。同时,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对台湾岛产生了兴趣,并试图在岛上建立殖民地或贸易站。其中最早也最成功的就是荷兰人。

荷兰人是欧洲最早到达东南亚和中国沿海的国家之一。他们于1602年成立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并在印度尼西亚、马六甲、锡兰等地建立了殖民地或贸易站。他们与中国沿海各地进行了广泛而有利可图的贸易,并与明朝政府保持了一定程度的友好关系。1624年(天启四年),由于与西班牙人在菲律宾发生冲突,荷兰人被迫放弃原来在澎湖群岛上建立的贸易站,并转移到台湾西南部大员(今台南市)一带,在赤崁(今安平)建立了热兰遮城(Fort Zeelandia),并逐步扩大了对岛上其他地区的控制。他们与原住民签订了条约,并征收税赋;他们也与来自中国大陆或其他地方的华人进行贸易,并设立商馆或驻点;他们还试图传播基督教,并建立了教堂或学校。

总之,在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里,荷兰人在台湾岛建立了一个相对稳定而繁荣的殖民统治,也与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等地保持了密切的贸易往来。然而,荷兰人的统治并不得到所有台湾人的认同和服从,他们经常遭到原住民的反抗和华人的抵制,也与明朝政府或郑氏势力发生了多次冲突。荷兰人虽然试图通过签订条约、征收税赋、传播基督教、建立学校等方式来巩固自己的殖民地,但他们也面临着内部的腐败、分裂、矛盾等问题,使得他们在台湾的统治岌岌可危。

当郑成功决定攻打台湾时,荷兰人并没有意识到危机的严重性,他们低估了郑成功的军事实力和政治野心,也高估了自己的防御能力和援军希望。他们没有及时加强台湾的守备和物资,也没有积极寻求与清朝或其他欧洲国家的联盟。他们只是依靠自己在台湾西南部修筑的两座城堡——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来抵抗郑成功的进攻。然而,这两座城堡在郑成功面前显得十分脆弱。

 

此外,在大家的刻板印象中欧州殖民者一头红发,手持火枪,驾着巨舰前来东亚,一阵摧枯拉朽,当地政权纷纷不敌,拱手让出特权,殖民者获得暴利。这可能是在十九世纪时的状况,但在十七世纪早期,东亚海域的欧州人不跟既存势力一起合作,根本赚不到钱,还有被灭的可能。

进来亚州海域的欧洲人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其实在他们有能力开始在亚洲大陆「干涉内政」之前,基本上都是很辛苦的。荷兰人花了15年才击败马六甲苏丹国,肢解成众多小苏丹国,使自己终于能在巴达维亚站稳脚跟。平定东印度群岛则花了一个世纪,而亚齐,巴利岛,龙目岛和婆罗洲则是花费更久的时间。巴利岛大概是在1849,婆罗州的兰芳共和国是在1884,龙目岛则是在1894年成为荷属东印度一员,亚齐甚至要到1912年才投降。面对小苏丹国与土著,荷兰人就要如此费力,更别说是亚洲大陆那些那些装备、训练都有一定的水平,跟数量远超过他们的军队了。所以面对当地强权:例如暹罗国、印度莫卧儿帝国、波斯沙阿(Safavid) ,荷兰人仍是不敢妄动,避免发生冲突。

在商业方面,当地商人挂了欧洲旗帜自行运作,欧洲人还是只能拿到少量的税,利润一点也无,更别提其它欧洲人管不到的地方,如中国与日本。像荷兰人在中国叩关多次,希望如葡人一样有个永久驻地可以进行贸易,但不管来硬(军事上)来软(通商请求)皆是失败。且德川幕府对长崎的通商口说关就关,主管必需年年更换,东印度公司一点办法都没有。就算海战得到局部胜利,面对当地政权相对于近乎无限的人力物力,欧州殖民者在陆战上也无法保有其战果,母国根本远水救不了近火。就像德川幕府的海军实力弱小,但朱印船还是能在海上通行,荷兰人根本不敢去抢,因为只要一抢,幕府就对荷兰商馆进行陆上报复(切断补给或派兵攻打) ,省钱又有效。

十七世纪并没有如十八世纪那样有明确的船只分类,荷兰如此,中国也是如此,没有固定的设计图,其尺寸做法由造船师傅间口耳相传,其明郑船只大小与重量列表如下:

 

炮船可能是明郑海军火力最大的战船。而鸟船虽然尺寸与炮船略等,但火力则没那么多。其揆一《被遗误的台湾》约略提到明郑有60余艘大型船只,每艘船配有2门大大炮,由此侧面可知,搭配20余门炮的炮船在明郑方的数量应该是不多的。

施琅《靖海纪事》〈飞报大捷疏〉提到火力最大的炮船:“每贼炮船安红衣大铜炮一位,重三、四千斤,在船头两边安发熕二十余门不等,鹿铳一二百门不等”。而此种炮船竟是郑军火力最高等级的船只。据荷兰人的观察,明郑舰队的主力是鸟船,其火力只是船头船尾各安2门火炮而已。

这些跟差不多时期的西方海上强权一比,其炮重与炮门数是远远不如。以1652年第一次英荷海战(多佛海战),荷方参战44艘船,30门炮以上的船有22艘,其中最小的炮为3磅小隼炮(炮重为500磅),至少都有发杠的等级。以参加过该海战的Graaf Hendrik号为例,它有36门火炮,其火炮种类如下:

郑军攻台的兵力、部署、损失,郑方文献无任何数据或描述,一切数据皆来自荷人文献与满文老档。《清初郑成功家族满文档案译编》《李率泰题为报郑成功率众进军台湾情形事本》中提到,郑成功首程为13镇12600余人,农历5月初5则遣其它各镇将士与家眷从金厦至台,约有1万人,一共2.5万人左右,与荷兰人所得情报大至无误。

攻台战役始末

郑成功攻台之役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郑军攻占普罗民遮城;第二阶段是郑军围困热兰遮城。第一阶段持续了一个月左右,从1661年3月30日开始,到4月30日结束。这个阶段中,郑成功率领25,000人渡过台湾海峡,在鹿耳门登陆,并迅速攻占普罗民遮城,杀死或俘虏了400多名荷兰守军。这个战役中,郑成功展现了自己出色的指挥能力和水陆并进的战略思想,也打击了荷兰人的士气和信心。

第二阶段持续了九个月左右,从1661年5月开始,到1662年2月结束。这个阶段中,郑成功率领20,000人围困热兰遮城,并多次发动总攻,但都被荷兰守军顽强抵抗。热兰遮城是荷兰人在台湾最坚固的堡垒,由揆一指挥1,100名守军进行防守。城堡周围有深沟和高墙,还有大量的火炮和火枪。城堡内部有足够的粮食和水源,还有一些华人商人和传教士作为顾问或医生。荷兰守军利用自己在火器和工程方面的优势,坚守城池,并多次击退郑军的进攻。

这场围困战中,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郑军在攻城过程中死伤惨重,据说有9,000人阵亡。郑军还遭到了原住民和清朝势力的骚扰和干扰。荷兰守军也损失惨重,有632人阵亡,568人被俘。荷兰守军虽然得到了来自巴达维亚(今印度尼西亚雅加达)的700名援军,但也无法改变被围困的局面。荷兰守军还试图与清朝政府联合对抗郑成功,但由于清朝政府对台湾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与欧洲国家合作,因此没有达成任何协议。

最终,在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利用一名俘虏荷兰士兵向揆一传达了一个消息:如果揆一不投降,郑成功将放火烧毁城堡,并屠杀所有荷兰人。揆一被吓坏了,并同意与郑成功进行谈判。经过几天的交涉,双方于2月1日签订了投降协议,并互换了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荷兰人必须撤离台湾,并将所有财产交给郑成功。

荷兰人可以保留自己在东南亚、日本等地的贸易权利,并可以与郑成功进行贸易。

郑成功必须保证荷兰人安全撤离,并不得对他们进行任何伤害或侮辱。

郑成功必须尊重荷兰人在台湾期间所建立的教堂、学校、墓地等,并不得对其进行破坏或改变。

郑成功必须释放所有被俘虏的荷兰人,并支付他们一定数额的赎金。

郑成功必须承认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期间所签订的所有条约,并尊重原住民的权利和利益。

这场战争结束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近40年的殖民统治,也开启了明郑政权在台湾近20年的统治时期。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台湾的历史命运,也展示了东西方文化和军事的碰撞与交流。

« 上一篇
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