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为何会彻底消失?为什么和儒家相比较的墨家消失了?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林立,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独特的思想学说,并且论据起来都能自圆其说,让人感觉非常有道理。而墨家在当时便是能与儒家相提并论的显学,其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认为人间的祸乱皆起源于人与人的不相爱,只要能够教化世人,令彼此友爱互助,那么就能从根本上解决冲突。这种理念在当时战火纷飞的年代中非常受欢迎,因此墨家的门人弟子遍及诸国。不过自秦汉以降后,儒学逐渐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而曾经与其相提并论的墨家学说却销声匿迹,那么能与儒家相比较的墨家为什么消失了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墨家为何会彻底消失的详细解答。

墨家具有鲜明的反政府性

墨家消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政权的打压。历史上,儒、道、法三家甚至佛教都有被统治者收为治民工具、加以推崇的时候,但是唯独墨家从未有过,因为墨家从思想到组织,完全就是反对国家集权统治的。

墨家与儒、道、法三家有一点明显的不同,那就是它不仅有一套系统的学说,还有自己严密的组织,而这正是一个其不得不消亡的理由。墨家的内部组织实行巨子制度,其领袖称为“巨(钜)子”,取“手握矩(尺)的大匠”之意。巨子是“墨者”组织的领袖,负责给墨徒传道授业,并将门徒派往各国做官,推行墨家的政治主张。墨家门徒则必须绝对听命于巨子,为实施墨家的主张而舍身行道,即便是统治阶级的严罚厚赏,也不能动摇他们对巨子的服从。

例如墨家有一个门徒叫胜绰的,墨子派他去齐国将领项子牛手下做官,结果他见利忘义,违反墨家主张,擅自帮助项子牛攻打鲁国,结果就受到了墨子的严厉批评。这还算是幸运的,秦惠文王时,墨者巨子腹黄复居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王本来已经网开一面,打算送个人情给腹黄复,但腹黄复还是以墨家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亲手把那个儿子给杀了,可见墨家内部纪律之严明。这种纪律严明的世俗化组织,对于国家的专制君主而言,无疑是个无法容忍的威胁。

更何况墨家与其他学派另一个重大的不同,就在于墨家弟子往往会在巨子的号召下,不惜牺牲生命地去推行和捍卫自己的学说和主张。有一次,鲁班为楚国造了云梯,将要攻打宋国。墨子于是千里迢迢地赶到楚国宫廷,同鲁班进行了一场沙盘演习,挫败了鲁班的9次进攻,并且扬言数百墨家死士正在宋国严阵以待,楚王被迫打消了攻宋的念头。可见,墨者都是为了信仰,而敢于赴火蹈刃、死不回头的人。墨家子弟在巨子的带领下,为了锄强扶弱、声扬正义,可以把生家性命抛之脑后。用孟子的话讲,就是“墨子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意思是说只要对大众有利益,全身从头到脚被磨成粉末,墨子也愿意。这种不畏强权、敢于牺牲的反抗精神固然可贵,但却注定不会被统一王朝的统治者们所容忍。

更要命的是,墨家思想从一开始便是平民化的。在墨家的思想学说中,平民的地位高于国君,要由天下人推举贤者为天子,而且当其不能顺应天意时,平民还有权力把他赶走。这从某种意义上看,接近于西方早期的民主选举思想。这种思想完全颠覆了中国传统的等级观念,当然不为统治者所容忍了。

所以,墨家严密的组织结构、一呼百应的弟子从众,以及其反抗暴力、强权这类政治主张,都决定了它必然只能存在于列国时代。列国君主面临的最大危险是身边的敌国,对自己治下的百姓自要松弛许多。而一旦“六王毕,四海一”,君主就势必以臣民为敌,不但墨家这类的组织不可能继续存在,甚至秉承了一些墨家思想、以除暴安良为己任的游侠都会因“以武犯禁”而为朝廷所不容。

墨家思想体系的困境

大一统的封建统治者扶植儒家,打压其他各家学派的做法,的确是导致墨家消亡的重要原因。但同样不能居庙堂之高的道教(多数时间里如此)却没有像墨家一样消亡,反而在民间发扬光大,并深深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底层民俗文化。造成两者这一不同结局的,则是墨家思想的理想主义成分,而这也是导致墨家消亡的内在原因。

在墨家的思想体系中,一个人要想成为墨家的忠实信徒,就必须有强烈的牺牲精神和献身精神,“以绳墨自矫,而备世之急”;必须能忍受生活上的艰苦,“以裘褐为衣,以跂蹻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而不能像孔夫子那样“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必须怀有对众人的博爱之心,而不能讲私人感情,诸如此类。墨家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这种高标准的要求,注定了墨家学说在当时只能是少数精英的信仰,而无法为绝大多数民众所接受,并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

佛教和道教虽然也有一些类似的禁欲主义主张,但佛教许诺信众来世和极乐世界,道教则许诺今生的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更不用提房中术之类实用通俗的内容。而墨家则不同,它作为世俗学说,在主张苦行僧式生活方式和精神境界的同时,并不能像佛教等宗教学说那样提供一套诱人的灵魂救赎的法门,让人们在禁欲的同时能够享受心灵的满足,从而把所有的苦难都视为通往幸福彼岸的舟筏。而从心理学上看,如果不以坚定的信仰为基础,禁欲的生活、无私的行为就不会有普遍而长久的吸引力。

被淘汰的未必是糟粕

不过,虽然墨家早已成为遥远的绝响,其思想在秦汉以后的中国文化中几乎完全丧失了影响力,但作为一种独特的思想体系,它至今依然对我们有着启迪作用。

例如墨家主张“强本节用”,不仅强调生产活动的必要性,而且将节约消费同物质生产放到了同样重要的地位,指出过渡消费的奢侈行为会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并损害效率与公平,造成社会的动荡。

这在今天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如今的国际社会,一些发达国家长期的过度消费,例如美国就以不到全世界5%的人口消耗了全球超过25%的资源,这不仅造成它们国家财政赤字的连年攀升,而且必然相应地剥夺了落后国家和地区居民消费的权利。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由于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因此奢侈浪费之风日盛,特别是大肆购买奢侈品导致了国家财富的大量流失,却对扩大生产和提高技术工艺没有丝毫贡献,这对于一个尚处于转型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无疑是百害而无一利的。可见,无论是在国际社会还是中国国内,按照墨家“强本节用”的思想去发展生产,提倡节约才是可持续性发展的正途。

墨家家还提倡“非攻”,其主旨是反对攻伐掠夺的不义之战,认为战争不是治国良方,主张以德义服天下,穷兵黩武者最终只能是多行不义必自毙。在当今世界,个别大国因为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而有恃无恐,对弱小国家肆意欺凌,不断制造非正义的局部战争,造成数十万的生命死去。被逼无奈的弱小民族无力在战场上反抗暴力,于是便将矛头指向了那些大国的民众,恐怖主义也便产生了,这些大国最终付出了墨子几千年前就预言过的代价。

另外,墨家主张“兼爱”,认为天下的一切祸害皆起于人们之间的“交相别”,即亲疏远近,利益之别。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须视别人的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使彼此的利益兼而为一。这样就会彼此相爱,从而达到“交相利”。这一思想无论对于贫富分化已很严重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如今,中国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国内的穷人往往怀有“仇富心理”,认为富人的财富大都是剥削而来的不义之财,而富人则经常“惧穷”,害怕穷人会抢夺自己的财产甚至威胁自己的人身安全,这种相互的仇视和不信任其实正是源于墨子所谓的“交相别”。我们要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就需要像墨家所主张的那样,一方面靠国家调节收入差距、缩小贫富差距,另一方面也要鼓励富人去回馈社会、关怀穷人,通过支持慈善公益事业等途径实现“交相利”,这样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从军事上看,墨家重视技术在积极防御战略中的应用,墨者研制了对付高临法、穴攻法、水攻法等当时最为先进的12种攻城方法的防御器械,它们的应用对于墨家屡屡挫败强敌至关重要。有着强大的技术力量,再加上他们训练有素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墨者往往只有几百人便敢于对抗成千上万的攻击部队,而且往往能够大量地杀伤甚至击败敌人。墨家对技术的痴迷,在古代中国可谓独树一帜,他们的一些战略与技术的完美应用,对于现代战争同样具有启迪意义。

« 上一篇
下一篇 »